台中柏青哥小鋼珠店-商合杭高鐵
區域協調,構建發展新動力源(2020年中國經濟怎麼幹□) 三峽水庫為沿江地區生產、生活用水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也改善了長江中下遊的航運條件。圖為12月29日,雨後初晴的三峽大壩。 鄭坤攝(人民視覺)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落實區域發展戰略,完善區域政策和空間布局,發揮各地比較優勢,構建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其中特別指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造世界級創新平台和增長極;扎實推進雄安新區建設,落實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措施,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圍繞區域經濟的一系列表述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有關專家指出,區域協調發展是經濟整體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推動優勢互補,既加快形成幾個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又縮小區域間差距、促進相對平衡,將是明年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方向。 打造世界級創新平台和增長極 打造世界級創新平台和增長極,為什麼是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這三個地方? 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劉志彪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心,而這三個區域正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明星地帶。”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地工業體系完整,基礎設施完善,人才資源豐富,創新動力足,城鎮化水平高,是中國經濟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在區域一體化政策推動下,這三個區域已經初步走上了高質量發展的軌道,創新要素快速集聚,新的主導產業快速發展,具備成長為世界級創新平台和增長極的條件。 打造成世界級創新平台和增長極,從何處著力?劉志彪認為,首先要創新區域協調發展的體制機制。要破除資源流動障礙,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促進各類生產要素自由流動並向優勢地區集中,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其次,要充分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讓其在科技創新和國內國際市場競爭的前沿一線中不斷發展壯大。他同時強調,三個區域在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同時,還應積極發揮帶動作用,“應鼓勵沿海地區和長江下遊的制造業沿長江流域向中西部地區轉移,而不是鼓勵向外轉移,是推進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的重要抉擇。” 大江大河,大保護大發展 長江和黃河是中國最重要的兩條河流。長江經濟帶覆蓋11個省份,人口和生產總值所佔比重均超全國的40%;黃河流域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表示,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長江經濟帶和黃河流域有著非常迫切的一體化發展訴求。 如何實現開發與保護同步推進?張建平說:“目前,國家從規劃層面上致力于多規合一,把主體功能區的區劃和國家中長期社會發展計劃以及城市總體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具體規劃整合在一起,形成新時代國土空間開發規劃。這樣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