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財存錢-夏日夜生活 作者:nb11 2020 年 7 月 3 日 奚美娟 鄔君梅 劉敏濤版“姐姐們來了” 近日,因一檔女團競演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大熱,人們對一群30+甚至52歲“高齡”的女藝人關注度超越了正值青春年華的妹妹。過硬的業務能力,成熟的女人魅力,如何理財存錢有故事有底氣的態度,成為她們的圈粉利器。 與此同時,正在北京衛視熱播的51集刑偵劇《燃燒》中,也集齊了三位個性十足、各具魅力的“姐姐”。在一部以查案為主線、充滿懸疑色彩的公安題材作品裡,女性群像的角色設置讓整部戲展現出豐富的“人情矛盾”。這三位正在熒幕熊熊“燃燒”的姐姐就是劉敏濤、奚美娟和鄔君梅。 劉敏濤 “霸氣大姐”變身“行走的水龍頭” 一首《紅色高跟鞋》將劉敏濤送上“姐圈頂流”的C位寶座,《偽裝者》中嚴厲、霸氣又不失善良、慈愛的明家大姐明鏡、《精英律師》中的“霸總”顧婕等都讓觀眾印象深刻。 此次在《燃燒》中,劉敏濤飾演的護士長陳潔卻被稱為“行走的水龍頭”,每逢出場都伴隨著或不甘或無奈的眼淚,讓不少粉絲心生憐愛。陳潔被陳年往事糾纏,被親生兒子誤解,塵封的案件裡不僅有高家的冤屈,也有這位高家兒媳婦的無奈。 劇中兒子高風向母親陳潔剖白道歉的情節,讓觀眾深受觸動。在這段戲中劉敏濤未發一言,卻憑借一段無聲勝有聲的哭戲,帶領觀眾穿過被誤解的那十幾年歲月,直擊內心的那份委屈和柔軟。 “情路坎坷的陳女士,幸好母子親情沒有遲到”“陳潔小姐姐沒有主角光環,卻承擔了主角也承擔過的虐”“眼中含的不是淚花,是情啊”……網友此起彼伏的贊賞聲音,足見這段表演的感染力。 奚美娟 “國民媽媽”反轉上演“鱷魚的眼淚” “頭一次見奚美娟演這種大反派,頂著一張菩薩臉,輕聲細語地跟越洋殺手交代殺人越貨的大事!”劇播未過半時,有關趙月娥的討論就已經沸沸揚揚,溫婉和善的面龐下藏匿著蛇蠍心腸,這樣一個心狠手辣的角色,竟然是由“國民媽媽”奚美娟飾演的,很多網友不禁驚嘆“選角絕了”。 大眾印象中的奚美娟,優雅大方、氣質出眾,梅花獎、飛天獎、金雞獎加身,有著年齡無法掩蓋的風華。細數她之前的經典作品,年初在北京衛視熱播的《安家》中“江奶奶”一角賺足了觀眾的眼淚;《山楂樹之戀》中的靜秋媽媽,用一個簡簡單單的“糊信封”動作,就能讓人的心平靜下來。還有《保姆媽媽》中隱忍質樸的安敏之,《老有所依》中為了兒子傾盡所有的謝亞芝……都與趙月娥一角相去甚遠,觀眾在“憤恨”這個狠奶奶的同時,也忍不住對實力戲骨表達欽佩之情。 趙月娥身上的這種復雜性,正是吸引奚美娟參演這部劇的重要原因。她表示:“作為演員來說,這樣的人物是很有吸引力的,因為她身上有很大的戲劇性。這是一個‘可演’的角色,不是說非常單一、很輕鬆就能去完成的,這個角色有塑造的餘地。” 鄔君梅 “沈行長”從山頂跌至谷底 在外是氣場爆棚的“沈行長”,在家是下得了廚房的“沈嬌妻”,職場女強人鄔君梅演過不少,但在《燃燒》中這樣溫柔的精英人士卻不多見。 對于沈超英來說,即使已經成為銀行行長,但在她心中家庭和事業也是要齊頭並進、不能舍棄任何一方的。然而,這次的角色也頗具大反轉性原本事業成功、家庭幸福的銀行高管,卻被無端地卷入一起陳年命案,成績優異的兒子、精明能幹的丈夫,加上她自己,夏日夜生活都成為鬥爭的犧牲品,沈超英要面對的是從山頂摔落谷底的沉痛打擊。對此,鄔君梅總結道,“她從一個生活得無比精彩的銀行高管,家庭美滿幸福的妻子、母親,從什麼都有最後演變到一無所有,失去了兒子,失去了丈夫,真的是一個比較悲催的女性。” 《燃燒》是刑偵劇,破案主線之外導演還頗具巧心思地穿插了很多情感元素,正如飾演高風的經超說的:“我們這部戲沒有一條線是弱的,如果你不用心去演的話,就會被老師們‘吃掉’。”(記者 楊文傑) 在一次全國性的網絡劇論壇上,業內人士將“大導演、大明星、大制作、大團隊”定義為國產網劇3.0時代的標志。這意味著,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國產網絡劇經歷了從“段子劇”到“劇情劇”再到“精品劇”的三重跨越。 如果說論壇中的展望只描摹出大輪廓,近日走紅的兩部網絡劇新作則展現出3.0時代更為精準的特征。由愛奇藝、優酷分別推出的《十日遊戲》與《失蹤人口》,一部懸疑探案、一部驚悚科幻,都採用了電影化的跳躍式敘事,且都為12集體量。而這兩部作品只是即將上線的一系列精品短劇中的“先行者”,在之後的劇集中,廖凡、王景春、王千源等“電影臉”演技派紛紛“觸網”精品化、短劇化、類型化,已成為國產網絡劇發展的一大趨勢。 “很多人說現在是行業寒冬,不少公司已撤出市場,網劇發展肯定會受到影響。但這也給行業帶來冷靜期,督促業內人士去思考,怎麼玩大陸遊戲觀眾到底喜歡什麼樣的內容。”愛奇藝副總裁、自制劇開發中心總經理戴瑩認為,國產網絡劇要發展,就必須不斷打破思維定式,挖掘新故事,創新敘事手段。 制圖:李潔 快節奏、跳躍性敘事帶來的“燒腦”感,讓“倍速觀劇”成過去式 去年舉辦的上海網絡視聽季活動中,某視頻網站負責人公布了這樣一組網絡劇幕後數據:約四成用戶會在前三集棄劇;看完開頭七分鐘後,用戶拖拽、倍速觀看的比率會激增20%。觀眾居高不下的棄劇率與倍速觀劇的習慣成為最令業內人士頭痛的問題。這也是《十日遊戲》與《失蹤人口》倍顯珍貴的原因。這兩部短劇採用了大量電影化的跳躍性敘事,關鍵細節與情節反轉無處不在。觀眾發現,觀看時稍一走神,情節就連不上了,甚至有些細節還需要反復回看。 《十日遊戲》改編自東野圭吾的《綁架遊戲》。劇集在原著高度反轉的結局之上,重構了人物關系與情感動機組成的故事謎面。兩條時間線並進的敘事方式,一開篇就將劇集的懸疑度調到最高檔:一位離家出走的富二代女孩,與創業失敗的絕望男青年,一同設計了一場假綁架,試圖騙取家裡的贖金。前一秒,鏡頭中還是十天前,陌生青年男女共處一室,排練綁架流程;後一秒,便是十天後,中印邊界衝突疑似女孩的屍體被發現,警察開始調查案件。隨著兩組時間線的共同推進,這十天“時間差”中深藏的隱情逐漸浮出水面。除了對懸疑節奏的精準把控之外,劇集到位的本土化改編也讓觀眾津津樂道。比如,東野圭吾筆下的白領男青年,在劇中被設定為童年遭受心理創傷的遊戲開發者。這樣的職業設定,讓現實中的綁架遊戲與主人公設計的虛擬遊戲,構建出一種耐人尋味的互文關系,又巧妙呼應了全劇“局中局”的設定;童年創傷這一人物小傳的補充,也讓人物之後的情感動機變得更為合理。 用懸疑鋪設的“失控感”一把攥住觀眾的,還有網絡劇《失蹤人口》。這部作品同樣跳出了傳統劇集的平鋪直敘,巴菲特宣布退休圍繞一個時間節點前後反復跳切,每一個新線索總能牽引出新懸念,大中電子遊戲場讓觀眾不忍錯過任何細節。故事開篇,一部旅遊巴士遭遇重大車禍,六名幸存者被困于洪水翻湧的神秘河谷,成了“失蹤人口”。在劇集對人物故事的跳切補完中,觀眾發現,這些幸存者之前就有諸多微妙交集,更神秘的是,他們在出事前都曾被一則關于“宇宙暗物質”的新聞深深吸引。這場意外事故到底是暗物質造成的時空扭曲,還是人為的陰謀?《失蹤人口》將科幻與懸疑兩大類型進行了巧妙融合,激發起網友對劇情走向的討論熱情。閱片量極大的觀眾,夏日夜生活還能在這部高能國產網劇中看到經典海外劇集《迷失》以及近年大熱的科幻片《彗星來的那一夜》的影子,劇集的前文本優勢相當突出。 短不同于易,擠壓掉水分,對故事精度與講述技巧的要求更高 《十日遊戲》與《失蹤人口》並非特例,而是“前奏”。《十日遊戲》隸屬于愛奇藝的“迷霧劇場”,《失蹤人口》則來自優酷的“懸疑劇場”,這兩部作品分別是自家“廠牌”派出的第一員大將。這一局面是競品的正面對決,也是行業趨勢的生動體現在兩部讓觀眾眼前一亮的作品之後,是即將上線的大批走短劇路線,將精品化、類型化推向極致的3.0版國產網絡劇。 拿《十日遊戲》所在的產品矩陣“迷霧劇場”為例。接下來還會有《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非常目擊》《在劫難逃》《致命願望》等五部作品相繼亮相,如何理財存錢這些作品都是12集體量,劇本與陣容的選取讓不少觀眾乍一看誤以為是電影。已經播出的《十日遊戲》由朱亞文、金晨、耿樂、劉奕君、倪大紅出演,導演臧溪川有“張藝謀禦用第一副導演”之稱。 《隱秘的角落》與《沉默的真相》分別改編自著名推理作家紫金陳的小說《壞小孩》與《長夜難明》,前者雲集了秦昊、王景春、張頌文等演技派,後者用廖凡與白宇的“雙男主”陣容打通受眾年齡層。走科幻懸疑路線的《致命願望》改編自那多的小說《喂食者協會》,由馮紹峰、範丞丞、文淇聯袂出演。原創劇本《非常目擊》與《在劫難逃》,前者是突出導演楊苗個人風格的個性化之作,後者則推出了王千源搭配鹿□的“老帶新”陣容。 戴瑩介紹,之所以推出12集短劇組成的矩陣,是因之前《無證之罪》的成功。“市場發展到一定的階段,需要的是大膽的創新和更多的想象。在《無證之罪》受到行業廣泛關注之後,我們就在想,為什麼不能把12集的類型劇整合來做,內容上進一步細分,捕魚機遊戲邀請實力派演員加盟,形成聚力效應。” 只是,短不同于易,相反,擠壓掉水分,對故事精度與講述技巧的要求更高。這些短劇的籌備週期與投入資源都超出了戴瑩的預期:有些作品光是前期開發就消耗了兩年多時間;因為一集廢戲都不能留,每一集的制作打磨週期反而被拉得更長。“好在當下國產網絡劇已發展到了成熟階段,留下來的都是專業團隊。”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些劇集的小體量其實與其類型化、精品化的呈現相輔相成。懸疑探案類劇集注重“起承轉合”,超長的體量容易破壞每個故事環節的節奏感,短劇形式對講好一個跌宕起伏的懸疑故事無疑更為合適。(記者 張禎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