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最佳西方新新酒店-陳順
如果機器人都能考上大學,世界會發生什麼變化? 2019年11月19日,中新網轉載了日本共同社的一則新聞,據報道,日本國家信息研究所的人工智能挑戰了日本的高考英語試卷。這張試卷的滿分是200分,人工智能得了185分的不錯成績。 我查詢了一下這個考試機器人的歷史,發現這個研究小組從2011年就發起了這個項目,他們希望讓人工智能與18歲的學生做一個智能水平的比較。這個考試考的不僅僅是英語知識,人工智能需要自己閱讀紙質試卷,理解問題並做出正確的解答,所以難度還是相當大的。這個人工智能上一次挑戰日本英語高考試卷的時候還是2016年,當時,它只得了95分,但時隔三年,它已經由一名不及格的學渣成長為一名準學霸了。 說起人工智能的話題,總是讓人覺得喜憂參半的。從憂的角度來說,人工智能,正在變得越來越厲害,它們正在不斷蠶食原本屬于我們的工作機會。換成喜的角度來說,人工智能會做的事情越來越多,正在把人類從危險、枯燥的工作中逐漸解脫出來。 先來看一份數據:根據《2017年中國制造行業發展報告》提供的數據:2010年時,中美兩國制造業的總產值相差不多,但我國的產業工人卻比美國多了10倍,約為1.14億人。假如美國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的話,那麼在不遠的將來,隨著現代化水平的提高,中國將會有大量的產業工人失去現有的工作。甚至,我們的工人數量會比美國還要少,因為從2013年至今,中國一直保持著世界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的地位。根據國際機器人聯盟(IFR)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30%的工業機器人都被用來武裝中國工廠的生產線,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國。 除了制造行業,建築業、服務業也在遭受著人工智能的強烈衝擊。所有從事機械重復工作的崗位,都正在經受著人工智能的挑戰。隨著機器人在各個行業領域的逐漸普及,未來必將會取代人類的工作,而重復性體力勞動工作必然是第一批犧牲品。2018年,中國的農民工人口總數仍有2.88億人,他們從事的絕大部分工作,都可以被機器人取代。按照《智能紅利》這本書上的說法,機器人全面應用後,將會釋放超過2.4億的就業人口。 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事情是,普通的老百姓總是會低估人工智能對就業的影響。人工智能領域有一個段子是這麼說的,說只有人工智能搞不定的事情,才叫人工智能。 如果你一下子沒有理解這個段子的笑點,那就讓我來幫你解釋一下吧。 在打字員還算得上是一個職業的年代,每分鐘可以錄入60個漢字,就可以當一名合格的打字員了。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