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金皇冠中國大酒店|陳時中
未來,人類將進入平行的“智能世界”未來,人類將進入平行的“智能世界” “曾經,交通網是世界上最大的網絡,後來又有了能源網、信息網,現在大家又開始搭建物聯網,但人類還缺一張智聯網,我們要從被聯到在聯,再到主聯。這些網比Network還大,是Grids錛這就是大5G。大5G的網絡建好後,人類的存在形態必然發生深刻的變化。”12月7日,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復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飛躍在“三亞財經國際論壇──全球格局變化下的應對與抉擇”上這樣表示。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復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王飛躍 在王飛躍教授看來,有了人工智能之後,世界從此進入一個新階段。他用“三個三”來概括這一新階段。哪三個三?首先是三個IT,代表信息技術的IT已成為“舊IT”,而“新IT”就是智能技術。一百年前,IT代表著工業技術,那是“老IT”。第二個“三”是物理、心理、人工三個世界。“老IT”是開發物理世界的主打技術,“舊IT”是開發心理世界的主要技術,而“新IT”就是開發人工世界的核心技術。所以我們迎來了“人工智能熱”,所以數據變成了石油,變成了礦藏,所以IT變成了“新IT”。由此,人類進入第三軸心時代,就是第三波的智慧全球化,從前兩波的“負和”和“零和”到這一波的“正和”,使“多贏、包容”成為可能,使一帶一路成為新一波的全球化開路先鋒,形成“智慧”化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王飛躍教授認為,人工智能不會讓人失業,更不會像霍金說的消滅人類,而是會給人類提供更好的工作和更有效的發展方式。以計算機為例,計算機剛誕生時,IBM總裁沃森曾說:全世界有五台計算機就夠了,因為需求不足,而且擔心機器太多了就會取代人類。現在全世界的計算機有多少台?你手上的手機至少相當于五千萬台當年的IBM機。計算機(Computer)這個英文詞,過去專指“算數女工”代表人,計算機確實取代了她們,也讓計算機從代表人變成了代表機器,但沒有取代人類的工作,反而產生了軟件工程師、算法工程師、網絡工程師等過去沒有的工作,都把我們變成了“碼農”。這就是歷史上最成功的“人變機器”,不是大家擔心的“機器換人”,所以機器取代人了嗎?並沒有,相反它給我們提供了更好的工作和更好的環境。 以下為發言實錄:張燕冬:下面我們有請著名的人工智能專家王飛躍老師,他是中國科學家自動化研究所復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今天王老師帶給我們的話題是《從新IT到大5G:新科技、新人類、新生活》,有請。 王飛躍:結合今天的論壇,我來談談智能跟生活、科技之間的關系。我們大家知道人工智能熱,就是“阿爾法狗”惹的“禍”。我們靠Church-Turing Thesis(邱奇-圖靈論題)有了今天的計算機和信息產業,但要走向明天就要靠AlphaGo Thesis。這是什麼意思?用一個詞來描述就是平行。我們的社會將進入一個虛實互動的平行社會。用兩個詞描述,就是要從牛頓到默頓:從牛頓時代的確定性、大定理、小數據,走到默頓時代的引導性、大數據、小定律,做智能也必須在這個角度下考慮。用三個詞說就是“小數據、大數據、深智能”。以後誰說做人工智能、做智能產品,就一定要告訴我們“如何從小數據生成大數據,又怎麼把大數據提鍊成小智能、深度智能的”。“阿爾法狗”幹的就是這件事兒,它從人類的八十萬盤棋開始,自我對打生成七千多萬的大數據,又從中提鍊出兩張圖的深度智能,把已知的人類圍棋大師都打敗。後來又來一個“阿爾法狗零”,人類的棋一盤不用,自我對打也不到三千萬,練成一張圖的更“小”智能,回頭把“阿爾法狗”以100:0幹掉,從零開始用了不到三天時間,將來三小時也不用,再將來可能三秒都不用。想想看,這三秒,可能就是人類圍棋大師一生三十年的心血,這就是“人類智能”與“人工智能”在確定邊界問題上的能力差別。 由此,世界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我用“三個三、五個五”來概括這一新階段。哪三個三?“新、舊、老”三個IT,“物理、心理、人工”三個世界和相應的三個“軸心時代”。阿爾法狗之後,時代的IT已不再是信息技術,那是舊IT了,IT已成為新IT智能技術。大家也別忘了百多年興起的老IT工業技術,縮寫都一樣,都是IT,從今之後必須“新、舊、老”三個IT一起使用,聯合開發三個世界驅動人類發展的三個軸心。三個世界是上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哲學家之一卡爾•波普爾的觀點。這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在老IT開發了物理世界,舊IT開發了心理世界,之後我們必須開發人工世界了,所以人工智能熱了,所以數據變成了石油、礦藏了,所以IT成了開發人工世界的核心技術了。 第三軸心時代是卡爾·雅斯貝斯的“軸心時代”概念的拓展,表明人類社會在經歷了以物理、心理世界開發為主的“負和”和“零和”全球化的第一、第二軸心時代,進入了以人工世界開發為主的“正和”智慧全球化第三軸心時代。這是增量發展的新邏輯。物理世界的東西,你有了我就沒有了,所以全球化本質是負和、戰爭、侵略。由此而生,心理世界稍好,零和,可以自由貿易,不再全是槍砲,而是貨物,眼見貿易戰已經開始了,自由貿易也已經走到頭了。我們不要看存量,要看增量,所以要開發新世界。人工世界好,是無中生有的世界,你可以有的東西、我也可以有,是正和,使“多贏、包容”成為可能。所以我希望“一帶一路”是第三波智慧全球化的開路先鋒,由此我們實現“智慧”化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就是我個人的中國夢。我們的領導人說太平洋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美國人一聽就緊張,什麼意思?只把東太平洋給我,西太平洋留給中國了?而我認為,說太平洋都小了,人工世界足夠大,不但容得下中美G2兩國的需求,也容得下G20的要求,還容得下G200+全球所有國家的發展。為什麼人工世界幾乎是無中生有的世界,知識經濟為主,具有典型的經濟增長邊際效率遞增的特色。 人類自有意識以來,就為了互聯這個目標而像蜘蛛一樣織網。曾經最大的網絡是交通網,後來是能源網、信息網,現在是物聯網,但人類還缺一張智聯網,我們要從被聯到在聯,再到主聯。等到大5G的網絡建好後,人類的存在形態必然發生深刻的變化。你看交通現在已經變成社會交通,能源正在變成社會能源,我們的計算早已變成了社會計算。社會計算這個中文詞是我2004年提出來的,現在全世界都在一起做它。隨著社會計算領域的發展,等到3D打印機、機器人一來,制造也會變成社會制造,但其核心必須是社會計算之後的社會智能。這五張網就把三個世界連成一個緊密的整體,數據之力、算法之力、計算之力、網絡之力、還有區塊鏈的力量形成五力合一。大家現在還意識不到區塊鏈的力量,沒有區塊鏈就上不了真(TRUE)道(DAO)。為什麼?因為它開拓了一個嶄新的空間,把以前不是商品的東西,活生生變成可批量生產、可流通的商品,擴大了商品空間,擴展了提高效率的途徑,讓我們進入了新的生活。 我們小時候看到的農村全是一層的平房,因為它建在土基、沙基上,所以蓋不高。而現在有了鋼筋、水泥,房屋建十幾層、幾十層、幾百層都可以。區塊鏈+人工智能就為智能系統建設了堅實的基礎,否則光靠大數據就如同在沙基、土基上建樓,危險,不可以。然而,所有的這一切還要在五度空間來做,所以要CPSS,而不是CPS,這麼一來,產業自然就進入了工業5.0。 工業4.0是什麼?德國人說是ICT+CPS,一點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