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電子遊藝場地理公開課四度評課法
評價一節課,一般關注四個度,即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生成的高度。 1.自主的程度 學到終極看自主,自主學習可謂學習的最高境界。馬斯洛理論告訴我們,人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實現的需要。越是在自主狀態下,獨立地發揮出潛能,獲得自我價值的實現,越有成就感,越能成為自由、健康、無畏的人。自我實現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標,教育的真正意義就在于幫助人滿足這種追求,表現出自己的才能,體驗最大的快樂。 2.合作的效度 新課程學習方式的特征就是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合作學習既是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合作學習有利于改善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能真正發揮個人在集體中的作用,有效促進學生心理機能和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合作學習要求學習小組成員共享目標和資源,共同參與任務,直接交流,相互依靠。然而,過于追求合作的形式而輕視學習的效果,分組隨意沒有團隊氛圍,評價失衡不能促進競爭等現象,影響著合作的效度。合作效度是合作學習的生命。不是什麼內容、什麼時候都可以開展合作學習的。精心選擇內容、準確把握時機是合作學習有效的前提保證。 3.探究的深度 探究是學生了解和認識這個世界的重要途徑,探究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享受到求知的愉悅。探究,亦稱發現學習,發現的多少與難易,取決于問題的探究價值與探究的條件、方式和流程。提出一個能激起學生好奇心的問題是探究學習的關鍵,給學生創造必要的條件是探究學習的前提,教師的啟發引導是探究學習的輔助,學生開動腦筋,獨立思考,再按照一定的流程與同學合作則是探究學習的法寶。探究式學習倡導學生的主動參與,其特點是自主性、實踐性、綜合性、開放性,而探究的深度則可看成衡量探究效果的一個重要標尺。 4.生成的高度 在精彩的課堂教學中,預設和生成是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教師必要處理好精心預設與有效生成的關系。要關注課堂生成,針對鮮活的學情施教,通過顯性化的差異統計數據進行反饋調控,捕捉課堂隨機生成的教學資源,因勢利導,因學制宜,達到預設與生成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