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樂電子遊藝場-雲南一景區工作人員從熱氣球墜亡
地理教學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之一:講授法地理教學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之一: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講述、講解、講讀地理知識、發展智力的教學方法。在地理教學過程中,經常採用的講授法主要有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等。 1.講述法 講述法是教師用形象的語言向學生敘述或描述地理事象的方法。 一般在敘述地理事物、現象、特征和分布時運用講述法。如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教學中各種現象、景觀的描述,區域地理教學中有關地形分布、水系分布、資源分布、生產分布的描述,各地風土人情、城鄉景色、地理探險的敘述等,常運用講述法進行教學。 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中描述水循環的復雜過程時,這樣講述: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跟蹤水質點作一次循環旅行,那將是極其有趣的。你可以想象你所喝的那杯水中的水質點,曾經在唐古拉山上的冰晶中閃爍,然後它就奔入山中小溪、急流,隨小河水進入滔滔長江,匯入東海,來到太平洋,在廣袤的大洋上遊蕩……在灼熱的陽光下,它又從洋面蒸發到空中,開始週遊世界——也許它出現在北京天空的彩虹裡,赤道上空的雷雨中,西伯利亞的沼澤裡,非洲的大瀑布中,吐魯番的坎兒井裡,南極洲的冰原上;也許它又從土壤中被吸收到甘蔗的枝葉裡、紡綞樹的軀幹中、仙人掌的莖球中;或許它又搖身一變,成了駿馬身上的汗珠、巨鯨噴射的水柱、鱷魚流出的眼淚、草履蟲體中的細胞液。你也可以想象它正在為人類作出貢獻——流淌在水鄉澤國的稻田上,沸騰在發電廠的鍋爐裡,或在病房的吊瓶中緩緩滴入病人的體內……通過這次漫遊世界的追蹤旅行,你完全可以體會到,地球表層幾乎任何地方、任何時刻,都有水的蹤蹟,並且它們是處在永無休止的循環運動之中的□。 教師在運用講述法時,除了要注意講述內容的科學性之外,還應注意語言的口語化,講求語調的抑揚頓挫,講述的語言要生動、形象、優美、親切。並且可以結合其他一些教學方法,如:結合直觀的方法,邊指地圖邊講述,或邊繪黑板略圖和示意圖邊講述;結合談話法,用講述作為引言,然後提出問題,或者邊講述、邊提問題,等等。 2.講解法 講解法是教師運用富于理性的語言向學生說明、解釋或論證地理概念和地理規律的方法。 講解法和講述法的不同在于:講述法以敘述、描述為主,而講解法以論述、闡述為主。教師一般在說明各種自然或人文地理事象的形成原因、布局原理、相互聯系,或闡述地理區域的綜合性和差異性,解釋和推導天文、氣氛、水文等一些公式和原理時,常運用講解法。例如,地球的運動、風帶氣壓帶的形成、洋流的成因、水循環的原理、板塊運動機制、地貌形成的內外力作用、工農業生產配置、人口遷移的因素、可持續發展理論等等內容,都可以運用講解法進行教學。有一位教師在教學人口自然增長率時,這樣講解:人口自然增長率指一國或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