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將怎麼贏-陳艾琳辣照 作者:nb11 2020 年 12 月 24 日 林忠欽:加快推進大學人才培養體系改革林忠欽:加快推進大學人才培養體系改革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麻將怎麼贏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大學是創新基地、人才成長搖籃,在這個變局和變革中積極作為,必須加快推進人才培養體系改革。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取得顯著成效,高等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規模和數量上已處于世界前列。但是,相比于科技創新需要,大學人才培養體系還存在不相適應的地方。科技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競爭。面向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推進大學人才培養體系改革,是我國大學面臨的重要任務。 當前,隨著科技創新呈指數級發展,知識更新速度遠遠超出了大學人才培養方案更新速度,學生在大學期間學到的知識與科技發展需求之間難以精確匹配。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大學的人才培養更需要從注重知識傳授轉變為知識、能力、素質並重的系統培養,把教育目標從培養學生從事專業崗位的工作能力,轉向培養學生在日後職業生涯中作出卓著貢獻的潛力。 更加注重培養學生扎實寬廣的基礎理論。推進人才培養體系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體現在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在專業課程設置上要做好打基礎工作,注重培養學生扎實寬廣的基礎理論知識。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基礎理論的發展是科學技術發展的源頭。比如,熱學理論及力學的發展,推動了蒸汽機、內燃機發展,開啟了工業時代;數學與物理學的發展,推動了無線通信技術發展,開啟了信息時代。隨著知識數量的快速擴增,大學需要幫助學生打造扎實而寬廣的基礎理論知識體系,本科專業培養方案應更加注重基礎課程的數質並進、專業課程的通識導論。實踐表明,扎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儲備,是學生終身學習的堅實基礎。 更加注重規劃布局與時俱進的專業設置。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更加多元,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選擇也更加多樣,大學專業設置逐漸向大平台寬口徑轉變,進而培養學生更具兼容性的知識體系。進入21世紀以來,越來越多的科技創新成果和新興研究領域在學科交叉領域產生,尤其是信息化、智能化的發展為各個領域研究能力的跨越式提升提供了可能。這就要求我們未雨綢繆、應時而動規劃專業設置,為培養適應未來事業發展需要的人才提供重要支撐。 更加注重科學知識與人文素養的協同發展。大學人才培養體系改革不僅要面對當下,更要展望未來。這就要求我們推進立體化人才培養,不僅注重知識傳授,而且注重人文素養的養成。科技發展在給人類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風險挑戰。大學人才培養的職責不僅是讓學生學習科學技術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了解科學技術背後的使命與價值。這就需要加強融合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通識課程建設,陳艾琳辣照將責任教育、倫理教育、美學教育等融入專業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引導學生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系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舉行超高清視頻編解碼關鍵技術等80餘個項目獲獎 8月15日,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京舉行。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勵等表彰活動,歷年與中國電子信息技術年會(以下簡稱電子年會)同期舉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第十五屆電子年會延期一年召開。為及時鼓勵科技工作者的創新創造熱情,舉辦了本次大會。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中國科學院院士懷進鵬通過視頻為大會致辭。他指出,電子信息科學是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基礎學科、前沿學科、較勁的學科,峰神電子遊戲場也是事關我國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重要基礎領域和戰略必爭領域。廣大科技工作者要發奮努力、扎實工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成果應用在產業創新實踐中。中國科協將一如既往支持電子學會的創新發展,鼓勵學會依託科普中國和科創中國平台,台積電南科為學術同行提供更有針對性、更富有實效性的服務,齊心協力、奮發有為,更好地為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不斷作出新貢獻。 大會舉行了2019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 第七屆中國電子學會優秀科技工作者 電子信息領域優秀科技論文(2020)遴選活動入選論文等表彰儀式。 2019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設特等獎2項,一等獎15項,二等獎36項,三等獎33項,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文領銜的超高清視頻編解碼關鍵技術、飛槳產業級深度學習技術與平台等項目獲獎。2019中國電子信息科技創新團隊獎授予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集成電路核心技術創新團隊、國防科技大學雷達極化成像與識別創新團隊。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姜鵬等獲得十佳優秀科技工作者,武漢大學國家網絡安全學院教授王志波等80餘人獲優秀科技工作者。8篇論文入選電子信息領域優秀科技論文。 據了解,中國電子學會2002年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登記設立科學技術獎,主要獎勵在電子信息領域科學研究、技術創新與開發、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和實現產業化方面取得卓著成績或者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學會科技獎每年評選一次,已評選17屆,獲獎項目中的優秀項目均可經由中國電子學會推薦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評選。截止2019年,提名獲獎率41.4%。 會上進行了電子信息前沿青年學者出版工程簽約儀式,發布了《中國電子學會會士觀點(2020)》和中國電子學會團體標準——《工業級高可靠集成電路評價》系列標準。 青年學者出版工程由中國電子學會和人民郵電出版社有限公司聯合啟動,台積電南科旨在從中國電子學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中,遴選前沿優秀青年學者,資助其按照約定出版學術專著並予以獎勵,旨在引導和激勵青年學者樹立學術理想,投身國家科技攻關,深化學術研究。 《中國電子學會會士觀點》是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部分院士,學會會士,相關專家等針對電子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重點領域和前沿技術,組織撰寫。每年發布一期,已連續發布三期。《中國電子學會會士觀點(2020)》形成了自旋存儲技術、柔性電子技術、智能傳感技術、太赫茲技術、生理心理探測、車聯網、可成長軟件系統、安全認證協議等10項技術的專家觀點。 因疫情影響,本次大會控制了活動規模。兩院院士、獲獎項目主要完成人、創新團隊帶頭人、優秀科技工作者等近200人出席本次大會。大會由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曉蘭主持。 版權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志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注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台,運彩怎麼玩才會賺轉載請聯系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