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場捕魚機-兒童遊戲
自媒體稱尋人工耳蝸是營銷 家長:在傷口上撒鹽原標題:“尋人工耳蝸”是營銷?家屬:無稽之談 20日,李明及其姐姐仍在尋找丟失的人工耳蝸 攝影/本報記者 劉暢 12月19日,李明(化名)尋找丟失人工耳蝸的尋物啟事引發關注。李明的姐姐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人工耳蝸價格昂貴,希望網友幫助尋找。20日凌晨,有自媒體發文質疑該事件的真實性,稱營銷痕蹟明顯。 20日上午,北青報記者在朝陽公園地鐵站見到丟失人工耳蝸的李明及其家屬,李明家屬回應了自媒體的質疑。此外,北青報記者聯系到曾發帖尋找人工耳蝸的其他求助人,他們均否認與公司進行過營銷。 20日下午,李明已從一位熱心網友處借到一個備用機,目前已能聽到聲音。 事件 男子發帖尋找人工耳蝸 有自媒體指其是“營銷” 12月19日,一則尋物啟事引發關注。來自河北張家口的26歲小伙李明(化名)稱,19日早晨5點半,他從北京芳園裡北區出門,乘地鐵前往北京站,到站時發現自己丟失了人工耳蝸。 19日下午,李明的姐姐李女士曾稱,李明丟失的人工耳蝸是在左耳附近的頭部植入的,丟失的屬于人工耳蝸的外置接收器。“他的耳蝸在衣服兜裡裝著,所以掉了他沒察覺。這個耳蝸價值20萬,如果沒找到,我弟弟有可能需要再做一次手術,把腦袋裡面的植入物再拿出來。”李女士在尋物啟事中表示。 據李女士回憶,在得知李明丟失人工耳蝸後,她于19日早上8時開始,在李明經過的地鐵站沿線尋找,一直找到晚上才返回住處。當時,李女士向酒仙橋派出所報警,尋求民警幫助。 該帖發出後,引起網友大量轉發。12月20日凌晨0點35分,微信公眾號黑××發文質疑該帖稱,事件真相是媒體與人工耳蝸公司聯合營銷。隨後,李女士及李明被卷入輿論的風口浪尖。 說法 男子家屬現身否認 “與企業合謀營銷” 12月20日上午,北青報記者在朝陽公園地鐵站見到李明及其姐姐李女士。當時,沒有人工耳蝸的李明只能通過唇語與李女士交流。而李女士也對自媒體黑××的質疑做出回應。 對于先前所稱的“20萬的人造耳蝸”,李女士稱,弟弟的手術做于2008年,從裡到外的整體費用為17萬,“對不起大家,多說了3萬。”李女士道歉說。李女士解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