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飲食幹預24小時後,腸道微生物群的組成發生了變化,這些變化在10天內保持穩定。研究人員還報告了長期飲食模式和菌群之間的關系。更具體地說,他們報告了擬桿菌與蛋白質、動物脂肪之間的關系,普雷沃菌與碳水化合物之間的關系。同樣,其他營養幹預措施也發現,大鼠高脂高糖和低脂高糖飲食後,菌群多樣性下降。這些飲食與腸道炎症的增加和迷走神經-腸道-大腦連接有關,與身體脂肪沉積的增加有關。綜合分析,健康飲食模式下菌群豐富,炎症減少以往有多項研究顯示肥胖人群在一些炎症指標上較高,存在長期的炎症反應,我們針對主要炎症指標的統計檢驗同樣發現以下炎症指標確實存在偏高:一些作者強調了使用腸道微生物群的綜合分析和代謝組學分析,客觀評估對堅持健康的飲食模式,幫助闡明這些模式的明確飲食組成,如地中海飲食模式,以及它們在心髒代謝紊亂的復雜相互作用中的假定作用。例如,一項試驗報告了肥胖人群中與健康飲食模式相關的腸道微生物群組成的差異。更具體地說,那些飲食攝入更健康的人微生物豐富,炎症標志物濃度降低。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數據表明飲食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如宏量營養素分布、腸道微生物群組成和遺傳背景,與肥胖中發現的代謝障礙有關。對個體特征和對腸道菌群代謝物相關敏感性的整體研究有助于制定新的策略,提高肥胖防治效果。05結 語現在我們知道各種因素會改變腸道微生物,腸道微生物的改變會導致代謝功能的改變,從而導致肥胖。要精確的了解每個人具體的問題所在,就要了解自己的腸道微生物,請進行腸道菌群檢測,不僅了解腸道菌群,更重要的是能找出肥胖背後的真正問題,確定適合你身體的方式,科學減肥。主要參考文獻:San-Cristobal R錛 Navas-Carretero S錛 Mart□nez-Gonz□lez M □錛 et al. Contribution of macronutrients to obesity: implications for precision nutrition[J].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錛 2020: 1-16.de Clercq錛 Nicolien C.錛 et al. "Gut microbiota in obesity and undernutrition." Advances in Nutrition 7.6 (2016): 1080-1089.Canfora錛 Emanuel E.錛 et al. "Gut microbial metabolites in obesity錛 NAFLD and T2DM."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15.5 (2019): 261-273.Diabetes Care 2015 Jan; 38(1): 150-158.https://doi.org/10.2337/dc14-2391Lancet 2004; 363: 157C63Linfeng Zhang錛 Zengwu Wang錛 et al. Prevalence of Abdominal Obesity in China: Results from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Nearly Half a Million Participants.Obesity.2019 Sep. DOI:10.1002/oby.22620.Hou X錛 Lu J錛 et al. Impact of waist circumference and body mass index on risk of cardiometabolic disorder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inese adults: a national diabetes and metabolic disorders survey. PLoS One. 2013錛8(3): e57319.DOI: 10.1371/journal.pone.0057319.Geographic variation in prevalence of adult obesity in China: results from the 2013-2014 National Chronic Disease and Risk Factor Surveillance. Ann Intern Med. 29 October 2019.2.Lone Jameel Barkat錛Koh Wee Yin錛Parray Hilal A et al. Gut microbiome: Microflora association with obesity and obesity-related comorbidities.[J] .Microb. Pathog.錛 2018錛 124: 266-271.2013年10月,浙江溫嶺殺醫案曾轟動一時。時年33歲的青年男子連恩青身藏尖刀,到溫嶺市第一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門診襲擊當值醫師,造成1死2傷的慘劇。而事件的起因,是他對鼻科手術的結果不滿,並覺得有過失的醫生一直推諉責任。2014年1月,連恩青以故意殺人罪被判處死刑。對于犯罪事實,他當庭認罪,但對司法鑑定機關對其作出的有精神疾病“疑病症”的說法,他卻多次激動地否認。並宣稱自己是為了“把事情搞大”以引起社會對空鼻症患者的重視。央視節目採訪在獄中的連恩青“空鼻症”是一種廣泛流傳于民間鼻腔手術後患者群體間的說法,病人往往認為是主刀醫生醫療過失引發自己術後產生鼻塞、呼吸不暢、胸悶、頭痛甚至精神異常。但很多投訴者在後續的醫學檢查上卻一直顯示一切正常,因此這種病症至今未被歸類為明確的鼻類病。很長一段時間內醫學界甚至將其歸類為精神疾病,然而病人接受精神治療也並不見好,還引發了很多醫鬧與病患自殺案例。神秘的“空鼻症”,真的這麼匪夷所思嗎?說到鼻塞,是我們每個人都曾遇到的問題。只要一不小心感冒了,突如其來的鼻塞肯定是迅速降低生活質量的最大幫兇:白天呼吸不暢,大腦總感覺昏昏沉沉的;到了晚上,輪流堵塞的鼻子更能讓人翻來覆去睡不好覺。相比于普通的鼻塞帶來的小困擾,鼻炎患者面臨的則是進階的挑戰。鼻塞、流涕、噴嚏不止、呼吸不暢成了日常,難受異常的鼻子時時刻刻幹擾著患者的日常生活,不僅分散其注意力,嚴重的還會使患者失去嗅覺及一部分味覺。引起鼻塞及加重鼻炎症狀的因素很多,其中常見的一種,就是鼻中隔偏曲。鼻中隔是貫穿人類鼻子中部的骨骼和軟骨組成的一道屏障,起著把鼻內分成兩半的作用。一般來說,這玩意就該處于鼻內中間位置。正常鼻中隔(左)與偏曲的鼻中隔(右)對比 但實際上這塊軟骨很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對自身的正直生長也比較不上心。小時候被開門的長輩迎面擊飛過啦,青年時期鼻子被揍過啦,甚至總喜歡趴著側一邊睡都可能導致鼻中隔偏曲生長。鼻中隔偏曲後,會堵塞空氣正常經過鼻孔。但是小程度的偏曲一般不影響生活,據估計全球有近80%的成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鼻中隔偏曲狀況,但只有極少數嚴重到需要手術矯正。驗證自己有沒有鼻中隔偏曲也十分簡單,一般來說如果你每次感冒都是左鼻塞右流涕(或者反之),那十有八九就是鼻中隔偏曲了。嚴重的鼻中隔偏曲可能會讓一側的鼻孔堵塞,造成呼吸問題的同時也容易使鼻腔自潔功能受損,導致鼻竇反復感染。更嚴重的還會伴隨著鼻甲增大的問題,進一步降低患者的呼吸能力,甚至有打鼾、睡眠窒息的風險。鼻中隔偏曲也可能引發圖中的上、中、下鼻甲異常增大而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就是鼻中隔成形術(Septoplasty)以及鼻竇手術(Sinus Surgery)中的鼻甲切除術。這些手術的基本原理,都是通過內窺鏡微創手術切除多餘的骨頭、軟骨、增生的息肉,再將鼻中隔膜歸位,從而恢復鼻腔的正常結構。一般而言,這些都是低難度,低風險的常規小手術。這種成功率接近百分之百的手術,往往也能立竿見影地改善患者的鼻塞、鼻炎症狀。(作為資深鼻炎患者的筆者“有幸”在讀書時期親身經歷過一次鼻中隔偏曲糾正手術,術前術後確實是完全不同的人生體驗)那種堵塞多年的鼻通道被打開的感覺,就像是近視眼第一次佩戴上眼睛看到的清晰新世界。呼吸通暢,更佳的睡眠質量與精神狀態,感冒概率明顯下降,
隨後由于嚴重的空鼻症引發精神問題,于9月15日跳樓自殺。最令人唏噓的是,她去治鼻炎,本是為了以更好的狀態和相戀6年的男友走入婚姻殿堂。而令人們稍感欣慰的是,最終法院判定醫院確實存在醫療行為過失,空鼻症不再被認為純粹是患者的精神問題。因空鼻症自殺的女孩張瑞 2013年連恩青殺醫案發生後,南方週末曾試圖就此問題做一番深度調查報道。採訪到的醫生告訴記者,國內大量空鼻症患者做過一種治療慢性鼻炎的“低溫等離子”手術。這種消融鼻甲的手術會使病人在短期內鼻腔通氣明顯,但時間一長,才發現為此付出了無法挽回的代價。而手術治療鼻炎之所以流行,是因為對很多中小醫院而言,這種小手術是其重要的創收渠道。“創收指標被分解到科室,科室再分解到醫生。而醫生只能靠多給病人做手術完成指標,‘過度醫療’因此在所難免。”案件發生後,這種手術被很多醫院緊急叫停。但由于涉及龐大利益及學科形象,幾乎整個學界對此都是“回避”不談的狀態,這也是這方面研究停滯不前的重要原因。當然了,近幾年隨著醫療行業的規範,莆田系醫院紛紛關停,更因為業界內其實對空鼻症已有相當程度的理解,新發的空鼻症患者幾乎沒有了。但對于還在痛苦中掙扎的空鼻症患者群體,這始終是我們需要共同面對的一個醫學遺留問題。醫學的發展上肯定會誤入一些難以避免的彎路,但勇敢地承認面對並糾正它,我們才可能更快地奔向沒有盡頭的探索更遠方。至少,也不該讓醫學問題演變為社會問題吧。李淳風.空鼻症患者之痛.南風窗·封面報道,2014年11月董頻錛黃若飛.鼻腔疾病與精神異常的聯系─“空鼻症”與“類空鼻綜合症”,中國醫學文摘耳鼻咽喉科學.2014年陳劍,曾黎,王建國.鼻內窺鏡術後空鼻綜合征的病因及治療探討.Modern Practical Medicine錛2017.9鼻子“小病”惹出多起殺醫案 空鼻症的社會之痛,南方週末,2013.12殺醫的邏輯,中央衛視《面對面》節目專訪浙江溫嶺“10·25”殺醫案兇犯連恩青,2014Alana Biggers,What is empty nose syndrome?,Healthline,2017.8.4Suzanne Falck,What to know about empty nose syndrome?,Medical News Today,201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