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公會在職訓練題庫-6230超眾
如何運用地理電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把幻燈、投影、電影、錄相、計算機等現代化的視聽工具,應用于教學過程叫做電化教學,也叫視聽教學。把現代化的視聽工具應用于教學,是當代教學手段的重大變革,是教學現代化的重要標志。經過十幾年的實踐,廣大地理教師已深刻地認識到電教手段的採用對實現地理教學過程最優化起著重要作用。 一、電教手段對地理教學的重要意義 電教媒體具有極為豐富的表現力,利用它所傳輸的地理信息具有以下特點: (一)直觀性和廣泛性 地理教學所涉及的知識內容十分廣泛,電教媒體能根據教學的需要,把 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呈現在學生眼前;從遠古到現代、從太空到地心、從本 國到世界、從自然到人文,為教學活動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使學生對所學 的教材得到充分的感知,活躍了學生的思維過程,因而加深了對所學教材的 理解和記憶。電教媒體表現的手法十分廣泛,既可表現地圖畫面,說明地理 事物的空間分布、聯系、結構和組合的特點,又可以活動畫面表現地理事物 和現象的發生、發展和變化過程。與常規媒體相比,電教媒體所提供的信息 在數量上、真實性上都具有不可比擬的優越性。 (二)可變性和靈活性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排解難點,在傳輸地理信息 時,需為學生提供多方位、多途徑、多層次的對地理事物進行全面觀察的條 件。採用電教媒體所提供的地理信息,具有很大的可變性和靈活性:既可放 大、也可縮小;既可放慢、也可加快;既可誇大、也可取舍;既可分解、又 可組合。突破了課堂教學在時間、空間、微觀及宏觀的限制,可獲得最佳學 習效果。 (三)程序性和邏輯性 地理信息的傳輸要符合地理知識的結構特點和學生的學習規律,採用電 教媒體可使信息的傳輸有序化。可以分解復雜的地理概念和基本原理,使信 息的輸入按邏輯推理的原則,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由局部 到整體,從而達到由形象思維發展到抽象思維。一方面分散了難點、降低了 難度,便于學生接受。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的輸入是分步驟、有層次的,表現 了較強的系統性和整體性。便于引導學生對地理事物進行對照、比較、分析、 綜合、判斷、推理,使學生學會對地理信息的加工方法,摸索地理信息的組 合形式,選擇地理信息的最佳編碼。即使學生學會地理思維的方法,促進了 智能發展過程。 (四)可視性和趣味性 電教媒體所傳輸的信息,一般都具有明亮的背景、清晰的畫面、詣調的 色彩、有的還有連續活動的效果。加上聲音的配合,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容 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可視性強,提高了他們的求知欲,激發了學習的積極性,擴大了信息的傳輸效果。 佔 83%,聽覺佔 11%。按注意力的集中程度看,視覺為 81.7%,聽覺為 54.6%。按記憶程度看,據三天後的統計光聽記住 15%,光看記 住 40%,視聽並用記住 75%。從人們對知識的掌握來看,眼最靈,俗語說百 聞不如一見。但視聽結合效率最高,因為同一種信息即通過視覺,又通過 聽覺,使視覺中樞與聽覺中樞建立了對應的聯系,輸入的信息得到加強,有 力的控制了人的注意力,使之在一定的時間集中在一個目標上,因此能提高 學習效果。電教媒體正是把抽象化、概念化的文字教材轉變為形象生動的畫 面,又與教師的講課有機地結合,充分調動了視覺、聽覺,並使視聽結合起 來,能使學生得到最佳的學習效果,